合成生物学领域迎来新突破。
据科技日报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研究人员12月2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显示,研究人员发明了一项突破性新技术,或彻底改变合成生物学领域。该方法被称为克隆重编程和组装平铺天然基因组DNA(CReATiNG),为构建合成染色体提供了一种更简单且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它可显著推进基因工程,并推动医学、生物技术、生物燃料生产甚至太空探索领域的进步。
取得突破性进展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CReATiNG的工作原理是克隆和重组酵母的天然DNA片段,使科学家能够创造出可取代细胞中天然对应染色体的合成染色体。
这项创新技术使研究人员能够组合不同酵母菌株和物种之间的染色体,改变染色体结构,并同时删除多个基因。CReATiNG提供了使用天然DNA片段作为组装整个染色体的机会。该方法显著降低了成本和技术障碍,能提高药品和生物燃料的生产效率,为环境生物修复方法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最引人注目之处是重新排列酵母菌中的染色体片段并改变其生长速度,凸显了遗传结构对生物功能的深远影响。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采用工程科学的研究理念,对生物体进行有目标的设计、改造乃至重新合成。简单来说,根据工程学思路将设计好具有特定功能的生物元件,辅以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与组装等技术手段,共同完成一套生物体系的定制合成,用来生产各种人们所需的物质,行使全新的功能。
对于合成生物学发展前景,麦肯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000亿美元。在这样的全球产业前景下,我国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
从上市公司布局看,华安证券研报显示,目前已经有54家上市公司业务涉及合成生物学及其相关技术应用,主要涵盖化工、医药、工业、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其中,凯赛生物、华恒生物、梅花生物、金城医药、安琪酵母均有相关业务布局。
业内人士表示,当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全球问题日益凸显,合成生物技术为实现“社会—生态—经济”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解决绿色方案,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到化工、材料、医药、食品、农业及能源等方面,如细胞治疗药物、工程益生菌、人造蛋白、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以及生物燃料等。作为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技术,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颠覆性前沿技术,随着合成生物底层技术突破、制造成本下降以及法规监管成熟,已经成为必争的技术高地。
支持政策增多
近期,各地针对合成生物学的支持政策明显增多。
12月13日,由杭州市经信局、杭州市投促局、萧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的杭州市合成生物产业政策发布暨产业对接会在萧山召开。作为国内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合成生物专项政策,新发布的《杭州市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健全生态服务体系等三个方面,对合成生物创新研发、产业化、特色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资助,最高达1亿元,力争实现合成生物“研发—转化—产业”协同发展。
11月1日,江苏常州发布《常州市关于支持合成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三大项十条措施,简称“合成生物10条”,拟招引培育科技型企业150家以上,设立规模20亿元以上的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旨在做大做强合成生物产业,培育未来新兴产业。计划到2027年,将常州打造成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常州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
此外,上海制定形成了《上海市加快合成生物创新策源打造高端生物制造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推进合成生物高端生物制造。
更早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面向未来生命健康和医疗需求,在海淀、石景山、通州、昌平、大兴、平谷、密云、经开区等区域,重点发展基因技术、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脑科学与脑机接口、合成生物等细分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宏观战略指引下,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研究和产业发展高歌猛进,已成立多个相关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同时,领域内多个合成生物学重大项目获得资金扶持。在政策的支持下,除了基础研究突飞猛进外,企业数量也快速增长。
华安证券研报显示,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经济万亿赛道呼之欲出。
华福证券表示,看好化工行业核心资产、合成生物学、出海三主线。其中,合成生物学是未来化工行业脱碳的关键拼图,近年来业内不乏产学研合作实现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未来有望开辟高速成长新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