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A股上演了绝地反击,周一低开探底后连续多日走高,尤其是周四周五顶着外围大跌的压力下形成了逆转。周五收盘后,社保基金会、央行也纷纷发声,为二级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01 社保基金会发声
关注五大信息点
10月26日至27日,社保基金会在成都组织召开2023年境内投资管理人座谈会,刘伟理事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王文灵副理事长主持会议。社保基金和养老基金24家投资管理人的主要负责人、投资经理以及社保基金会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其中有五大信息点值得关注。
1、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尚不够稳固,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基金投资运营面临较多风险挑战。
2、社保基金会和各家管理人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战略定力,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必须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信心。
3、我国经济具有较强内生增长动力,对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充满信心,必须加强研究分析,抓住经济高质量转型中的发展机遇,助力我国经济实现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4、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作用,在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助力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同时把握投资机遇。
5、大家认为,当前我国权益资产的估值已经处在历史底部区域,A股进入了长期配置价值的窗口期,要强化逆周期投资思维,主动应对风险挑战,积极把握资本市场长期投资机会,努力争取获得超额收益。
另外,社保基金会理事长刘伟表示:坚定地做多中国资产,纵使短期内业绩有一定的波动,但拉长时间看,定能我国经济发展的果实,最终收获丰厚的投资回报。
刘伟表示,“在市场一片恐慌的时候,社保基金坚定买入,在市场过热时,社保基金也会适时卖出部分股票。”刘伟说,事后进行回溯分析,这样才能踏准市场节奏,把握住市场机会。
至于社保基金为何敢在投资者普遍悲观的市场情形下逆势加仓,刘伟透露:一是基于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对中国资产的价值进行了合理的评估;二是对价格回归价值规律的深刻把握。
02 央行发布最新报告
除了社保基金之外,央行也有最新发声,针对人民币一系列问题作出回答。
10月27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稳中有进,呈现一系列新进展、新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提升,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以市场驱动、企业自主选择为基础,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是优化跨境人民币基础制度安排。以服务贸易投资便利化为根本目标,进一步夯实跨境人民币业务制度基础,加强本外币协同,提高政策便利性和可操作性,更好满足经营主体在跨境贸易投资活动中的人民币使用需求。继续推进并优化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统筹规范贸易融资等资产跨境转让业务,推进海南自贸港、横琴合作区资金“电子围网”建设。
二是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继续优化国际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股票涉及的跨境资金管理政策安排,支持更多央行和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储备,营造便利、友好的人民币资产投资生态,更好满足全球人民币资产投资者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需求。持续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试点相关政策安排,更好满足大湾区居民优质金融服务需求。
三是提升人民币融资货币功能。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境外贷款等融资类业务。支持更多境外央行、国际开发机构、跨国企业集团等优质发行主体在境内发行熊猫债,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等更多主体在境外发行人民币计价证券。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民币国际使用生态。加强与中国经贸往来密切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合作,支持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加大对清算行的政策支持,优化清算行全球布局,充分发挥清算行连接离、在岸市场的“桥梁”作用。完善流动性供给机制,为离岸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人民币流动性,激发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产品和服务的动力。
五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进一步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针对跨境资金流动可能出现的顺周期波动风险,健全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丰富宏观审慎管理工具箱,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间的配合,保障人民币国际化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稳步推进。
03 外资将要回归?
看完社保基金与央行最新发声后,回到A股来看。
指数迎来上涨的同时,A股资金面在本周也出现了回暖迹象,除了成交额温和放量外,外资也出现了回流趋势,周四、周五两日,北向资金净买入合计近60亿元。
事实上,这段时间北向资金的流出,并不代表外资的整体看法。从外资公募角度而言,尽管今年A股市场出现了震荡,但并未影响外资公募布局的节奏。
产品成立与发行方面,截至目前,贝莱德基金、路博迈基金、宏利基金、摩根资产管理等几家已正式展业的外资公募成立了超过30只产品(不同份额合并统计),合计募资规模近400亿元。相关产品布局相当多元,包括被动指数型QDII基金、FOF、偏股混合型基金等。日前,外资独资基金公司施罗德基金还上报了一只股票基金“施罗德中国动力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这将成为该司旗下首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产品。
摩根士丹利基金认为,当前A股市场主要是受到风险偏好下行带来的估值收缩影响,海外风险因子快速冲击之后对市场的影响会逐步钝化。基本面角度看,四季度经济有望继续改善,预计明年财政重回扩张,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同时,上市公司业绩拐点临近,A股市场风险充分释放后持续大幅下行的可能性不大。
往后看,还有哪些积极因素有望支撑北向资金回归A股?
从最近海外投资者发声来看,瑞银表示,外资普遍积极看待降低印花税和交易费用、一线城市“认房不认贷”等举措。他们也期待看到更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包括直接作用于居民消费等措施。此外,宏观经济数据的企稳和可持续的反弹自然可以提振投资者信心,促进股票市场上行以及外资的回归。
04 A股后市有一个关键词
最后,再来看一下机构对于A股后市的判断。日前,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官陈果分享了对四季度及明年市场的看法。
陈果认为,从基本面来说,今年是休养生息,需要巩固。有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政策再进一步出手,从资金来说,基金重仓股没有持续的增量资金进来,导致市场本身也会比较难做。
今年对机构投资者和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是比较难做的一年。到了四季度包括明年,会慢慢向好,这前面可能是偏主题,快速轮动,往后市场也会慢慢寻找到新的复苏或景气的线索。
明年,整个顺周期方向很多公司盈利增速可能做到两位数或者是20%以上,那时再去看它现在的估值,如果估值出现一定修正,实际上整个投资价值就会慢慢出来。
所以明年是顺周期和一些景气向上行业的机会会上升,那么风格的回归,可能在如果有强政策信号出现时,赢的比较快速。如果政策始终比较温和,那么风格的回归走的相对会比较平缓些。
另外,产业景气的方向还是比较重要。产业景气方向不只看明年增速了,也要考虑未来三年、五年的过程,有可能是要在顺周期之后。
对于A股后续的变化,陈果提出了一个关键词:内需复苏。
今年是休养生息,明年是真的内需复苏,因此主要有三条线索:一是消费股,今年消费股是偏弱的估值修正,业绩慢慢企稳,但在明年会有更多表现;二是金融股,因为经济预期的修复、顺周期的改善,对金融股是双重提振;三是内需科技股,明年海外的情况非常的不确定,跟内需相关比如计算机类似行业的股票表现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