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个月IPO成绩单出炉。根据统计,前7个月,共有210家公司完成首发募资,较去年同期的205家略有增加;累计募资金额2478.7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504.52亿元略有减少。IPO整体通过率略有下降。

“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综合施策,协同发力,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在资本市场领域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表示。

市场人士认为,注册制改革以来,IPO保持常态化,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得到较好发挥。预计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将加快推进,更多支持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政策有望出台,在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的同时,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健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制度

分板块来看,科创板、创业板是企业首发募资的主阵地。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科创板、创业板IPO分别募资1044.06亿元、852.72亿元,合计募资金额占比超七成;创业板、科创板IPO公司家数分别为73家、51家。

科创板“硬科技”特征愈发突出。7月22日,是科创板开市四周年。4年来,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00家,市值约6.4万亿元,首发募资总额逾8500亿元,为科技创新企业打造了一条对接资本市场的“高速公路”。

创业板始终坚持“三创四新”定位,“高成长、优创新”特色鲜明,优质创新资本中心正加速构建。

“资本市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市场生态正在形成。”招商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资本市场通过发挥资源配置功能助推科创企业做大做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产业链和资金链高度融合。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质效,证监会近期指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行动方案》,着力健全支持优质科技型企业的制度机制,坚守科创板、创业板定位,进一步提升服务的精准性。

严把“入口关”

据统计,前7月A股IPO过会率为86.78%,略低于去年同期的89.29%。审核的227家公司中,197家通过,12家未通过,12家暂缓表决,6家取消审核。

从企业被否的原因来看,主要是财务真实性、内控有效性、持续盈利情况等存疑。各上市板块定位及其标准也成为重要的审核因素。

今年以来,上百家公司主动撤回IPO申请。“随着各上市板块定位标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拟IPO项目中确有一些公司不符合板块定位新要求,因此暂缓递交申报材料。也不乏一些业绩表现不乐观的企业主动撤回申请材料。”某投行人士表示。

对于“带病闯关”者,不能任其一撤了之,监管部门持续加大对相关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对多起IPO项目中的违规行为采取监管措施,对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严监管。

为进一步督促保荐机构在IPO保荐业务中履职尽责,切实提升执业质量,把好市场“入口关”,沪深交易所7月21日发布《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的保荐机构执业质量评价实施办法(试行)》,力促投行提高保荐质量。

“《评价实施办法》以上市公司质量为导向,对于优化资本市场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具有积极且长远的意义,将有效促进树立‘重质量’‘立足长远’的行业执业理念,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某券商人士说。

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强调。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我国资本市场不仅通过一级市场融资来服务实体经济,也要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来优化资源配置。“一二级市场的高质量动态平衡体现为,优质企业不断发行上市获得融资,二级市场呈现慢牛格局,投资者获得应有的长期回报。只有切实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才能真正实现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他表示。

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的有关方案,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政策框架之一。

“资本市场作为连接投融资两端的重要纽带,要通过投资端改革吸引长期资金、构建长期稳定的市场生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通过投资端改革,使融资主体以更公允的价格获得资金支持、使投资主体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从而维护市场稳定、引入更多长期资本。

在银华基金总经理王立新看来,改革有利于吸引包括养老金、银行理财、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解决公募基金长期资金供给不足、投资稳定性不强、长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