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晚间,中国电科的重组对象浮现出来,并非中国电子,而是同样处于数字经济赛道的华录集团。
3日晚间,易华录发布控股股东拟筹划重大事项公告,公司当日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华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录集团”)通知,华录集团正在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筹划重组事项,华录集团拟整合进入中国电科,该方案尚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这是央企整合浪潮之下,掀起的又一朵代表性浪花。近些年来,国资系统持续以重组整合为牵引,推动国有资本的优化布局。
倘若本案合并成行,意味着易华录等公司实控人将出现变更,同时中国电科继此前合并中国普天之后,旗下A股版图将再度扩容。
华录集团整合进入中国电科
对于两大央企合并的具体方案和更多背景,易华录并没有在公告中明确。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条分缕析出暗藏其间的不少线索。
2000年成立的华录集团,专业从事数字音视频、电子信息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生产、营销、服务及系统集成,曾多次获得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等。不过华录集团整体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相对偏小,根据此前媒体披露,不少指标不足百亿元级别。
相对而言,中国电科是更大块头的硬核力量。公司是我国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旗下拥有海康威视、国睿科技、卫士通等多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至少达数千亿元级别。在这些核心资产的加持之下,中国电科拥有了电子信息领域相对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并在电子装备、网信体系、产业基础、网络安全等领域占据技术主导地位,肩负着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国防现代化、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重要职责。
Wind数据显示,华录集团旗下除了易华录之外,百纳千成的二股东华录资本控股有限公司,也是华录集团重要成员。并且在百纳千成此前披露的关联交易中,也曾多次出现华录集团的名字。
中国电科旗下的上市版图则更为庞大。公司官网披露的数据是,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拥有员工20余万名,其中55%为研发人员;拥有4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中心。倘若整合成行,中国电科的A股市场版图将再度扩容。
华录集团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欧黎曾有在中国电科系统很长时间的任职经历。官网显示,其历任中国电科26所计划处副处长、科研生产处处长、副所长、所长,中电科技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中国电科24、26、44所所长等职。
中国电科成整合“大舞台”
华录集团“奔赴”中国电科,这并非中国电科近些年来的首次有央企资产并入。实际上,中国电科已经多次活跃在央企重组整合的舞台。
约两年前的202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就整体并入中国电科,成为中国电科全资子公司。统计显示,这次重组事件涉及共15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近7000多亿元。后来,东方通信、东信和平等原中国普天旗下的A股公司,也都公布了实控人变更。
按照此前中国普天整体划归中国电科成为其全资子企业的流程,先是被并入央企旗下A股公司发布相关公告,而后进入国资委批准程序,此后相关上市公司将进行实控人变更。
去年,在央企整合大潮中,市场还一度猜测中国电子和中国电科有望实现“双电”合并,在这一预期下,不少旗下上市公司股价也曾遭遇资金阶段性围猎。
之所以出现这一预期,是因为两家央企同属中国信息产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彼此业务既有重合又有互补,因此有组建“信创国家队航母”集中优势力量攻坚克难的可能。
但从目前所披露情况来看,中国电科率先等来的是华录集团。
有产业人士分析,华录集团和中国电科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网信与数字经济应用产业等领域具有业务相关性和协同性,此次筹划将华录集团整合纳入中国电科,有望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电科的规模优势、创新优势和市场优势。
以重组整合牵引优化布局
华录集团并入中国电科,是央企整合的最新案例。
近些年的一大趋势是适度压缩央企数量,通过合并同类项等方式,实现产业的做大做强。包括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两家企业在水泥、玻璃纤维等多个业务板块重合,宝钢和武钢的重组等,都是其中代表性案例。
国资委此前曾明确,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更好推动重组、整合、调整、优化,打造一批行业产业龙头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基础保障骨干企业,更好服务支撑国家重大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重组整合越来越成为加快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重要抓手。
就在今年3月29日,国资委在国投集团总部召开中央企业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仪式。11组央企专业化整合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涉及清洁发电、矿产资源重要关键领域,以及生态环保、医疗康养等与民生紧密联系的产业,既有央企间的资源整合,也有央地间的协同发展。
业内认为,推进央企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既是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