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市场逐渐升温以及资金持续流入,首只2000亿元非货基金 正式诞生!
7个多月,巨无霸权益基金沪深300ETF的规模从千亿元迅速晋升至两千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7个多月从千亿到两千亿
3月12日晚间,上交所数据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份额达到5579508.77万份,以收盘净值3.5895计算,最新规模达到2002.76亿元,正式突破2000亿元大关。这是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只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权益基金,指数化投资发展迈上新台阶。
根据资料,2012年5月,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正式成立,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为329.67亿元。此后历经11年多的时间,该ETF于2023年8月首次站上千亿元大关,成为当时公募市场上首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非货基金;而在此后仅仅用了7个多月的时间,该ETF规模就迅速突破两千亿元,再次刷新了非货基金规模的历史纪录。
紧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之后,2024年2月至3月,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已陆续迈进“千亿ETF”阵营。
从成立时的54亿元到千亿元规模,华夏上证50ETF用了近20年;从成立时的11亿元到千亿元规模,易方达沪深300ETF用了近12年;从成立时的193亿元、6亿元到千亿元规模,嘉实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都用了12年多的时间。两万亿元ETF时代下,它们也将向着目之可及的2000亿元大关继续高歌猛进。
2024年开年以来,ETF持续净流入为A股贡献主力增量资金,各机构资金出手买入ETF,向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有助于短期市场情绪的修复和风险偏好的改善。受访基金经理认为,由于机构资金体量较大,天然更倾向于选择大盘宽基进行布局,跟踪大盘宽基指数的ETF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规模扩张趋势。大盘宽基ETF持续受宠
近年来,境内ETF整体迎来井喷式发展,截至2023年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总规模达到2.05万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28.13%,其中,宽基ETF贡献了绝大多数规模增量。
回顾近两年的宽基ETF竞争,从中证1000ETF到中证2000ETF、科创100ETF,再到近期的中证A50ETF,无论是在ETF领域占据先发优势的头部公募,还是试图跟上节奏的后来者,都在拼力一搏,试图打造出能够吸纳中长线资金和波段配置资金的“旗舰”宽基ETF产品,甚至有机构直言“得宽基ETF者得天下”。
不过,在近年来ETF强劲发展、规模异军突起的过程中,“内卷”一词也时常被提及。主流宽基指数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经有不少管理人布局,并且往往呈现头部大单品和尾部小微基金悬殊的赛道形势。而对于一些热门行业主题指数产品,各管理人的参与积极性也很高,同指数下多家管理人同时报会的例子屡见不鲜,导致新发时档期发生碰撞,造成销售资源的浪费。
对于当下日益拥挤的ETF赛道,业内人士认为,我国ETF市场虽然产品布局看似较为饱和,但实际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例如,市场上还有一些现在相对比较冷门,但未来或许有潜在机会的指数,需要基金公司进一步挖掘。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涌现出新的行业或者主题,也需要基金公司能够更快地反应。QDII产品方面,我国跨境指数产品当前仅覆盖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市场,很多具备较大发展和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均未覆盖,随着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提升,未来有望成为我国指数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此外,存量产品也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未来,ETF市场将走向多元化、特色化和创新化。华夏基金表示,规模类指数可以作为“核心”底仓,长期持有跟踪市场平均长线收益,而跨境、行业主题类ETF可以作为“卫星”策略,提升组合的弹性。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投资者需求的多样化,这两类产品协同发展,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完整的ETF谱系,为资产配置组合提供了优质底层标的。